因此,虽然王星拱的个人兴趣和意愿更多地在于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方面,但为了神圣、崇高的教育事业,为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大局”,他还是被迫在自己的学术兴趣与学术研究事业上作出了重大牺牲,将主要精力投入于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一步步地从代理校长、副校长、教务长的职位走向再度担任代理校长,并最终成为国立武汉大学的第二任正式校长。而这一步一旦迈出,便再无回头路可走。对此,不少武大化学系的学生后来也纷纷表示了惋惜之情,他们互相传言道:“抚五先生本是一位杰出的化学教授,可惜转业行政工作,反而掩盖了他的长才。”①1935年以后,王星拱便不再从事任何教学工作,但对于自己的化学研究事业,依然是恋恋不舍,并没有完全放弃。据1937-1941年间曾就读于武汉大学外文系的著名散文家吴鲁芹②(1918-1983)回忆,王星拱校长在“处理学校行政之外,还考虑到吴骁的这些具体情况,我便邀请他参与本书的写作。
吴骁接受任务后非常认真,在2008年出现冰雪灾害的春节期间,牺牲了整个寒假的休息时间,冒着严寒,先后前往北京、南京、合肥等地,登门拜访王星拱的子女后人,以及不少曾在王校长主政时期的武汉大学学习或工作过的老校友等历史的亲历者和当事人,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搜集了大量历史资料。再加上吴骁本身就在武汉大学档案馆工作,搜集和利用武汉大学的各种校史资料也非常方便。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我们拟定提纲并反复修改;在撰写过程中又数易其稿。书稿最终能够完成,主要靠吴骁的努力,我主要起总体把关的作用。此外,整部书稿曾一度逼近40万字,为控制篇幅,我们又忍痛割爱,删减了近5万字的内容。对于被精简掉的很多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内容,将来如有条件,我们将通过撰写专题论文、编纂出版相关著述等方式,尽量予以弥补和完善。
……